#65 「商業模式創新行動筆記書」共同作者徵召中

「商業模式創新行動筆記書」共同作者徵召中

一、「商業模式創新行動筆記書」定位

主要定位為提供給「B2B類型企業中、高階主管」推行「商業模式創新」的行動筆記書,中高階主管可透過本書的引導,思考身自身企業可以如何進行商業模式創新,並據此擬定行動計畫。

二、本書創作模式

本書透過創新的方式,邀請您以「共同創造模式」進行只要「您留下對此書的建議與期望,我們就會將您視為共同作者之一」。若您除了建議與期許外,想要分享更多自身的經驗與專業,也歡迎跟我們聯絡!

三、成為共同作者的好處

1.我們將會將您的名字放在本書「共同作者」頁面

2.若本書最終有出版機會,您將可獲得5本實體書!

3.書的篇幅有限,若本書最終未能符合您當初建議與期許,您亦可取消成為共同作者的權利。

四、寫作進度

本書在歸納大家的期望與建議後,將會「一周更新一個版本並釋出」

五、為成共同作者的一步

請您根據本書的定位與現行版本的「商業模式創新行動筆記書」給予建議與期望。

現行版本「商業模式創新行動筆記書」請看

請提供您寶貴的建議與期望,並填寫以下google表單,歡迎您的加入!
http://ppt.cc/oRJEK

廣告

#62 互聯網+餐飲的創新商業模式:北京金百萬烤鴨如何突破營收天花板?

「自已用全智能鍋炒菜只要半價耶!」五月底筆者與朋友,於北京「金百萬全智慧互聯網自助體驗餐廳」用餐,體驗其創新商業模式。北京金百萬烤鴨餐廳(以下簡稱金百萬)目前在某些分店的特定時段,試推行新的商業模式

該商業模式以方圓4公里的社區居民為目標客戶,推出「准成品」品項,客人只要在餐廳內使用全智能鍋自行料理或者外帶,准成品皆以半價出售,除此之外,其亦利用預付1,880元人民幣加送全智能鍋的包裝組合,輔以不滿意則退費的保證承諾,正在試營運中。

圖1 准成品:社區居民幫廚小夥伴

餐飲業商業模式的天險:用餐空間與用餐時間

筆者對這樣的商業模式感到很新鮮而且好奇,原因是餐飲業的商業模式有顯著的天險,不知這樣的商業模式是否有突破天險?商業模式天險談的是 「營收的上限」,就餐飲業的經營來說,有兩個先天上的限制,一為用餐座位的數目固定,沒辦法任意增加,為用餐空間的限制;二為用餐的時間集中,飲食習慣較 不易改變,為用餐時間的限制。因此餐飲業勝負的關鍵往往在於能否掌握稍縱即逝的用餐尖峰時段,透過SOP與設計快速餐點等種種方式提高翻桌率

近期「金百萬」鄭董事長接受「和君諮詢海盜幫」之邀,分享「餐飲行業O2O轉型之道」,提到其嘗試突破商業模式天險所做的努力,筆者認為可以做為臺灣餐飲業要突破實體限制參考。

金百萬突破商業模式天險的旅程:外賣、半成品、准成品

1.透過「外賣」突破「用餐空間限制」

「金百萬」透過外賣業務的確突破了用餐空間的限制,但並沒有完全打破用餐時間的限制。在用餐時間上,只有多向前延展半小時,而且餐廳因為外賣業務的關係,也可能會造成餐廳服務人員忙不過來的問題,導致對整體營收的提升,幫助有限。

2.透過「半成品」突破「用餐空間限制」與「用餐時間限制」

後來,「金百萬」推出「半成品」品項,半成品指的是提供製作菜肴所需的基本原料,並已事先清洗與裁切,對於客戶而言,無需再去超市購買食材。對於銷售「外賣」與「半成品」品項的部份,金百萬也推出「金百萬在線」電商平台,而「半成品」的推出,的確是突破了「用餐空間限制」與「用餐時間限制」。然而,「金百萬」卻發現「半成品」的重複購買率很差,加上開發「半成品」的成本也不低,所以也無法有效提昇整體營收。

3.透過「准成品」嘗試真正突破「商業模式天險」

近期,「金百萬」則透過市場調查深入瞭解客戶的做菜行為與痛點,推出全新產品品項「准成品」。准成品主打免切、免洗、免調料,只需蒸煮或微波3分鐘,既可 食用。「金百萬」將做菜的行為標準化,切分成不同的工序,針對「准成品」只保留最後一道工序「加油與加熱」讓客戶執行。並透過「全智能鍋」的溫度控制,以 確保客戶在家烹飪「准成品」,也可以得到與餐廳同樣的口味,結果推出大受客戶歡迎,重複購買率也很高。

圖2金百萬全智能鍋與准成品

「准成品」的推出,是否真的可以突破「商業模式天險」,在新商業模式試營運的過程中,筆者不敢武斷判斷,但是相較先前「外賣」與「半成品」的推行,的確較 有機會突破,而金百萬努力突破的過程,相信也可給台灣餐飲業一些啟發。最後回到當晚筆者與朋友用餐的情境下,當時約有24組客戶用餐,親愛的讀者您要不要 猜猜看,有多少組客戶購買准成品呢?如果是您,您會想嘗試看看嗎?

資料來源:SmartM

#61 海底撈來勢洶洶,臺灣火鍋業者如何正面迎擊?

「好熟悉的音樂,這不是筆者在成都曾經聽過『變臉』的音樂嗎?」話才說完,站在我身旁的北京某位海底撈服務員, 馬上就回應說,「先生,您想看變臉表演嗎?等他表演完,我馬上請他上來二樓表演給您看!」

我和朋友當下的反應是「真的嗎?」沒想到過一會兒,表演者就拿著道具與音響器材來到我們身旁,開始準備表演。當下,筆者的反應只有「哇!」,不愧是海底撈的服務,真的讓筆者有驚豔的感受!

海底撈的變臉

圖說:變臉演員正在二樓架設音響器材
今年五月,筆者剛從北京體驗完海底撈的服務回臺灣後,得知二則相關的消息:一則是海底撈準備於九月登臺,另一則是臺灣馬辣餐飲集團於五月推出號稱「臺版海底撈」的新品牌問鼎麻辣鍋.養生鍋準備迎戰。兩家定位類似、商業模式相仿的公司,在同一個市場競爭,相信許多的企業都曾遇到類似的問題。

眼看海底撈強勢登臺,臺灣本地的火鍋業者該如何迎敵呢?接下來,筆者將站在問鼎麻辣鍋.養生鍋的角度,暢談如何打造競爭門檻?進而降低「潛在進入者」海底撈的威脅,供各位參考!

顯型門檻的打造,靠規模經濟、品牌知名度與轉換成本

筆者將競爭門檻分成二類:一為顯型門檻,是大家較為知道的影響進入障礙的因素,另一個為隱性門檻,是大家較不清楚或較難模仿的,為商業模式的核心。以下先就顯型門檻進一步進行說明:

1. 透過多品牌聯合採購,以達到規模經濟降低食材採購成本

  • 規模經濟談的是企業生產某特定產品的單位平均成本,就火鍋店經營的四大成本(人力、店租、食材及管理成本)而言,馬辣餐飲集團因為有其它品牌如 馬辣頂級麻辣鴛鴦火鍋、石頭公石頭火鍋與天麻蒙古天香鍋的聯合採購,雖說四個品牌的定位不大相同,但仍有降低食材採購成本的效果。相較於海底撈從大陸登臺 而言,可佔有規模經濟的優勢。

2. 行銷借位訴求「臺版海底撈」,快速搶佔消費者心佔率

  • 雖說馬辣餐飲集團在臺灣已具有某種程度的知名度,但新品牌的推出不見得能夠快速得到消費者的注目。建議問鼎在今年九月海底撈即將來臺之前,透過「借勢」與「借名」方式,可快速搶佔消費者心佔率。
  • 「借勢」是指順著九月「海底撈」即將來臺,開始廣宣之時順勢廣宣,這是不錯的借勢時機點;再者,「借名」則是透過「臺版海底撈」的訴求定位,讓消費者可快速定位問鼎。然而,行銷借位的背後,仍需突顯「臺版海底撈」與原版海底撈的差別之處?否則「借位」完之後,會讓消費者覺得問鼎的服務品質,仍然比不過原版海底撈。

3. 善用「顧客忠誠計畫」增加消費者轉換成本

  • 消費者的轉換成本愈高,愈能形成競爭門檻。在常見的程序型轉換成本、財務型轉換成本及關係型轉換成本等三大類轉換成本之中,建議問鼎可以想方設法增加消費者的關係型轉換成本,在海底撈尚未開幕之時,佔有先行者優勢,透過「顧客忠誠計畫」強化消費者轉換成本。更進一步,可透過馬辣餐飲集團多品牌優勢進行交叉行銷,也可墊高消費者轉換成本。

隱性門檻的打造,靠商業模式的核心

商業模式本身是一個競爭門檻,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可以建立很高的競爭門檻,讓人難以模仿與進入。然而,服務型的商業模式相較於技術型的商業模式更容易被模仿,因為愈是外在表象的東西愈容易被模仿,而愈是內在和深層次的東西就愈不容易被複製。所以,服務型的商業模式較難建立競爭門檻,但這並不代表服務型的商業模式就沒有隱性的門檻。

以餐飲服務業(特別是火鍋料理)的商業模式來說,筆者認為「湯頭」與「服務體驗」是其商業模式核心。就「問鼎」而言,湯頭的部份應有馬辣集團在地經營多年的優勢,相較於「海底撈」瞭解台灣人的口味。而「服務體驗」的部份,則是「問鼎」需要努力的地方。

綜合以上所述,筆者認為要抵抗來勢洶洶的海底撈,問鼎初步可以透過顯型門檻、規模經濟、品牌知名度與轉換成本等方式。然而,要能建立堅強的壁壘,還是必須得靠「湯頭」與「服務體驗」這兩大商業模式核心才能有效抵抗海底撈的入侵,進而在臺灣頂級麻辣鍋的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資料出處:TESA

商業模式創新工作坊 第五梯 將於2016/6/14-15開課,歡迎一同來學習!

基欽與資策會合作開設的「商業模式創新工作坊」第四梯,確定於2016/6/14-15開課,6/4前報名有優惠價格,歡迎朋友們一同來學習!
以下為資策會的edm連結,再請朋友們參考!
http://www.iiiedu.org.tw/ites/BMI.htm

‎一天一MeKak‬(眉角) #53 獲利世代沒告訴您的秘密:運用「情境描繪」規劃創新商業模式,該注意的幾件事

「顧問,台灣的健檢產業已逐漸邁入產業成熟期,我們健診中心希望能在未來十年內,進軍大陸市場,可否請顧問協助規劃進軍中國大陸市場的進入策略與其商業模式?」這個案子雖然距今有一段時間,但仍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原因是筆者很少看到台灣中小型企業領導者有如此遠見,設想到未來十年後於中國大陸的佈局,並提前準備。
當時在著手此輔導案時,我們規劃了完整的輔導流程,其中一個環節就是利用「情境描繪」思考創新商業模式。這部份的規劃做法與「獲利世代」一書,所提及的做法類似,然而這背後有許多考量後,才有如此規劃。接下來,筆者將藉由此案的經驗,與各位讀者分享該注意的幾件事,供後續要參考「獲利世代」做法的讀者們參考!

一、「情境規劃」才是常用的專有名詞,不是「情境描繪」
「獲利世代」所提及的「情境描繪」不是常見的翻譯,常見的翻譯為「情境規劃, Scenario Planning」。筆者曾於2010年在美國SRIC-BI (現為SBI)顧問公司學習「情境規劃」,此公司為「情境規劃」方法論的起源地,由於此方法已為許多國家、企業所使用,也已發展一段時間,所以讀者可上網查詢「情境規劃」,便可獲得許多參考資料。

二、運用情境規劃思考創新商業模式,較適合中、大型企業使用
運用情境規劃思考創新商業模式,首先要舉辦「情境規劃工作坊」,此時除了引導師、紀錄者、公司高階主管外,還需邀請產業專家與會,才能得到較精準的情境。再者,才來舉行「商業模式創新工作坊」,如此成本其實並不低,所以筆者建議中、大型企業使用此種方法較為合適。

三、情境規劃較適合公司規劃中、長期的商業模式使用
一般而言,許多的產業在短期1~5年內,產業環境變動較不明顯,若運用情境規劃,可能不會有與現況差異太多的情境產生。如此一來,情境規劃對設計新商業模式的幫助就非常有限,而這種方法較適合公司規劃中、長期商業模式,也較符合此輔導案的需求。

四、不要讓情境規劃影響企業內部溝通
身為企業領導者,可以在不放棄自己領導責任的情況下,應用情境規劃思考創新商業模式,而得到許多套「可能的劇本」,但不應透過「情境規劃」來與組織成員溝通。比如說:未來公司可能所處的環境有四種可能,所以我們可能會有四種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這樣的論述只會讓員工擔心,老闆究竟要把我們帶到何處去。

綜合以上,筆者建議若要運用情境規劃思考創新商業模式,以中、大型企業為規劃公司中、長期的商業模式時,較能有好的運用成效。

作者簡介:劉基欽
商業模式創新顧問,長期研究商業模式創新議題,致力於協助企業發展新事業與推動組織轉型,目前為MeKak(勉覺)創新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資深顧問。

延伸閱讀:報到服務體驗沒有你想像的簡單,O2O一定要有配套方案

文章出處:SmartM 電子商務X網路行銷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