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轉型策略有許多種,其中一種常見的轉型策略是製造業服務化。許多人對於「製造業服務化」有不同的見解與定義,就基欽的認知而言,這是製造業從製造產品為中心,逐步轉變成提供服務為中心的過程!
製造業服務化的途徑有許多種,以下是六大常見的服務化途徑,供各位參考!
製造業轉型策略有許多種,其中一種常見的轉型策略是製造業服務化。許多人對於「製造業服務化」有不同的見解與定義,就基欽的認知而言,這是製造業從製造產品為中心,逐步轉變成提供服務為中心的過程!
製造業服務化的途徑有許多種,以下是六大常見的服務化途徑,供各位參考!
「哈哈哈!老師!物流金融授信的商業模式,我們已經不做了!」去年筆者幫大陸某大型物流公司講授「商業模式創新」課程,在課程中分享去年台灣物流業首次推出的物流金融授信商業模式時,從大陸同學們那邊得到這樣的回應!
在此,筆者並不想談兩岸在推展創新商業模式速度上的落差,雖然這已經是個顯而易見的事實,筆者想分享的是,為何看似類似的物流金融授信商業模式,在台灣風光展開,在大陸許多業者卻早已不做了,是那裡出了問題呢?
何謂「物流金融授信」
首先,筆者以在台灣首創的「物流金融授信案例」來簡要說明何謂物流金融授信。在過往,貿易商(如酒商、化妝品商)由於沒有做銷售預測或做得不夠精準,導致許多存貨只能存放在物流倉庫,除造成營運資金積壓外,也需負擔囤貨成本。
去年永聯物流開發與國泰世華銀行, 因應上述問題,共同推出物流金融授信服務。貿易商只要在永聯物流園區內存放商品,永聯可作爲倉單質押監管人,協助貿易商將其商品作為質押物,國泰世華銀行 可對上述商品進行鑑估,並核予適當存貨融資額度,如此一來,存放的商品就能變現,貿易商可取得流動資金,「物流金融授信」可以有效活化貿易商存貨資產價 值,更可提升其財務操作靈活性,這是個物流公司、銀行、貿易商三贏的商業模式。
為何許多大陸物流業者不再做「物流金融授信」服務?
回到在課程中與學員們的對話,我繼續追問,為何你們不再做這些服務呢?學員們說道,這服務風險太大了!不只我們,現在大陸許多物流業者都不再做此項服務!
學員們接著分享了一個從同業聽到的案例!這個同業有次承接某個物流金融授信案,其客戶將8噸的煤炭放置物流倉儲,並透過物流金融授信服務取得流動資金,過 陣子發現其客戶出了狀況,這個同業與合作銀行想將質押品變現,沒想到8噸的煤炭中,只有部份是真的,其它都是假的,原來整個服務在「鑑估」部份出了問題, 導致同業很大的虧損!這樣的問題,讓大陸許多物流業者對「物流金融授信」服務,開始保持距離!
商業模式需在地化,因地制宜
這樣的案例帶給筆者的啟示是「商業模式需在地化,因地制宜」。當我們要試著將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複製至異地時,需考量異地的法令規範、經濟環境、目標客戶 的需求、國情等因素,而因地制宜,絕對不是單純複製就可以成功的,同樣地,原本看似可能成功卻失敗的商業模式,當我們記住教訓後,亦可複製至異地經在地化 後執行。
希望筆者所聽到的故事,可以給台灣物流業者一些借鏡,再次思考此商業模式可能帶來的風險,並擬定風險管控機制,大陸同業的前車之鑑!
資料來源:TESA
商管書籍充斥,許多經管名詞被濫用浮濫,以致於目前基欽在外講課,有些時候還是得建立大家的共同語言。以商業模式來看也是有類似的狀況,因此基欽在講授許多「商業模式」的課程時,仍不免花費些時間與學員們一起建立共同的語言。
基欽前陣子應「微型及個人事業支員與輔導計畫」之邀,講授「畫出屬於微型企業的商業模式圖」的主題,就是其中一個環節,基欽在講授「商業模式創新」的主題時會分享的內容。在此分享給大家!
資料來源:微型及個人事業支援與輔導計畫
「商業模式創新行動筆記書」共同作者徵召中
一、「商業模式創新行動筆記書」定位
主要定位為提供給「B2B類型企業中、高階主管」推行「商業模式創新」的行動筆記書,中高階主管可透過本書的引導,思考身自身企業可以如何進行商業模式創新,並據此擬定行動計畫。
二、本書創作模式
本書透過創新的方式,邀請您以「共同創造模式」進行只要「您留下對此書的建議與期望,我們就會將您視為共同作者之一」。若您除了建議與期許外,想要分享更多自身的經驗與專業,也歡迎跟我們聯絡!
三、成為共同作者的好處
1.我們將會將您的名字放在本書「共同作者」頁面
2.若本書最終有出版機會,您將可獲得5本實體書!
3.書的篇幅有限,若本書最終未能符合您當初建議與期許,您亦可取消成為共同作者的權利。
四、寫作進度
本書在歸納大家的期望與建議後,將會「一周更新一個版本並釋出」
五、為成共同作者的一步
請您根據本書的定位與現行版本的「商業模式創新行動筆記書」給予建議與期望。
現行版本「商業模式創新行動筆記書」請看
請提供您寶貴的建議與期望,並填寫以下google表單,歡迎您的加入!
http://ppt.cc/oRJEK
「自已用全智能鍋炒菜只要半價耶!」五月底筆者與朋友,於北京「金百萬全智慧互聯網自助體驗餐廳」用餐,體驗其創新商業模式。北京金百萬烤鴨餐廳(以下簡稱金百萬)目前在某些分店的特定時段,試推行新的商業模式。
該商業模式以方圓4公里的社區居民為目標客戶,推出「准成品」品項,客人只要在餐廳內使用全智能鍋自行料理或者外帶,准成品皆以半價出售,除此之外,其亦利用預付1,880元人民幣加送全智能鍋的包裝組合,輔以不滿意則退費的保證承諾,正在試營運中。
圖1 准成品:社區居民幫廚小夥伴
餐飲業商業模式的天險:用餐空間與用餐時間
筆者對這樣的商業模式感到很新鮮而且好奇,原因是餐飲業的商業模式有顯著的天險,不知這樣的商業模式是否有突破天險?商業模式天險談的是 「營收的上限」,就餐飲業的經營來說,有兩個先天上的限制,一為用餐座位的數目固定,沒辦法任意增加,為用餐空間的限制;二為用餐的時間集中,飲食習慣較 不易改變,為用餐時間的限制。因此餐飲業勝負的關鍵往往在於能否掌握稍縱即逝的用餐尖峰時段,透過SOP與設計快速餐點等種種方式提高翻桌率。
近期「金百萬」鄭董事長接受「和君諮詢海盜幫」之邀,分享「餐飲行業O2O轉型之道」,提到其嘗試突破商業模式天險所做的努力,筆者認為可以做為臺灣餐飲業要突破實體限制參考。
金百萬突破商業模式天險的旅程:外賣、半成品、准成品
1.透過「外賣」突破「用餐空間限制」
「金百萬」透過外賣業務的確突破了用餐空間的限制,但並沒有完全打破用餐時間的限制。在用餐時間上,只有多向前延展半小時,而且餐廳因為外賣業務的關係,也可能會造成餐廳服務人員忙不過來的問題,導致對整體營收的提升,幫助有限。
2.透過「半成品」突破「用餐空間限制」與「用餐時間限制」
後來,「金百萬」推出「半成品」品項,半成品指的是提供製作菜肴所需的基本原料,並已事先清洗與裁切,對於客戶而言,無需再去超市購買食材。對於銷售「外賣」與「半成品」品項的部份,金百萬也推出「金百萬在線」電商平台,而「半成品」的推出,的確是突破了「用餐空間限制」與「用餐時間限制」。然而,「金百萬」卻發現「半成品」的重複購買率很差,加上開發「半成品」的成本也不低,所以也無法有效提昇整體營收。
3.透過「准成品」嘗試真正突破「商業模式天險」
近期,「金百萬」則透過市場調查深入瞭解客戶的做菜行為與痛點,推出全新產品品項「准成品」。准成品主打免切、免洗、免調料,只需蒸煮或微波3分鐘,既可 食用。「金百萬」將做菜的行為標準化,切分成不同的工序,針對「准成品」只保留最後一道工序「加油與加熱」讓客戶執行。並透過「全智能鍋」的溫度控制,以 確保客戶在家烹飪「准成品」,也可以得到與餐廳同樣的口味,結果推出大受客戶歡迎,重複購買率也很高。
圖2金百萬全智能鍋與准成品
「准成品」的推出,是否真的可以突破「商業模式天險」,在新商業模式試營運的過程中,筆者不敢武斷判斷,但是相較先前「外賣」與「半成品」的推行,的確較 有機會突破,而金百萬努力突破的過程,相信也可給台灣餐飲業一些啟發。最後回到當晚筆者與朋友用餐的情境下,當時約有24組客戶用餐,親愛的讀者您要不要 猜猜看,有多少組客戶購買准成品呢?如果是您,您會想嘗試看看嗎?
資料來源:SmartM
「好熟悉的音樂,這不是筆者在成都曾經聽過『變臉』的音樂嗎?」話才說完,站在我身旁的北京某位海底撈服務員, 馬上就回應說,「先生,您想看變臉表演嗎?等他表演完,我馬上請他上來二樓表演給您看!」
我和朋友當下的反應是「真的嗎?」沒想到過一會兒,表演者就拿著道具與音響器材來到我們身旁,開始準備表演。當下,筆者的反應只有「哇!」,不愧是海底撈的服務,真的讓筆者有驚豔的感受!
圖說:變臉演員正在二樓架設音響器材
今年五月,筆者剛從北京體驗完海底撈的服務回臺灣後,得知二則相關的消息:一則是海底撈準備於九月登臺,另一則是臺灣馬辣餐飲集團於五月推出號稱「臺版海底撈」的新品牌問鼎麻辣鍋.養生鍋準備迎戰。兩家定位類似、商業模式相仿的公司,在同一個市場競爭,相信許多的企業都曾遇到類似的問題。
眼看海底撈強勢登臺,臺灣本地的火鍋業者該如何迎敵呢?接下來,筆者將站在問鼎麻辣鍋.養生鍋的角度,暢談如何打造競爭門檻?進而降低「潛在進入者」海底撈的威脅,供各位參考!
顯型門檻的打造,靠規模經濟、品牌知名度與轉換成本
筆者將競爭門檻分成二類:一為顯型門檻,是大家較為知道的影響進入障礙的因素,另一個為隱性門檻,是大家較不清楚或較難模仿的,為商業模式的核心。以下先就顯型門檻進一步進行說明:
1. 透過多品牌聯合採購,以達到規模經濟降低食材採購成本
2. 行銷借位訴求「臺版海底撈」,快速搶佔消費者心佔率
3. 善用「顧客忠誠計畫」增加消費者轉換成本
隱性門檻的打造,靠商業模式的核心
商業模式本身是一個競爭門檻,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可以建立很高的競爭門檻,讓人難以模仿與進入。然而,服務型的商業模式相較於技術型的商業模式更容易被模仿,因為愈是外在表象的東西愈容易被模仿,而愈是內在和深層次的東西就愈不容易被複製。所以,服務型的商業模式較難建立競爭門檻,但這並不代表服務型的商業模式就沒有隱性的門檻。
以餐飲服務業(特別是火鍋料理)的商業模式來說,筆者認為「湯頭」與「服務體驗」是其商業模式核心。就「問鼎」而言,湯頭的部份應有馬辣集團在地經營多年的優勢,相較於「海底撈」瞭解台灣人的口味。而「服務體驗」的部份,則是「問鼎」需要努力的地方。
綜合以上所述,筆者認為要抵抗來勢洶洶的海底撈,問鼎初步可以透過顯型門檻、規模經濟、品牌知名度與轉換成本等方式。然而,要能建立堅強的壁壘,還是必須得靠「湯頭」與「服務體驗」這兩大商業模式核心,才能有效抵抗海底撈的入侵,進而在臺灣頂級麻辣鍋的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資料出處:TESA
基欽與資策會合作開設的「商業模式創新工作坊」第四梯,確定於2016/6/14-15開課,6/4前報名有優惠價格,歡迎朋友們一同來學習!
以下為資策會的edm連結,再請朋友們參考!
http://www.iiiedu.org.tw/ites/BMI.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