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商業模式創新為台灣產業轉型升級提供解決之道

文/ 劉基欽

雖然台灣許多產業面臨轉型升級的挑戰,深陷其中停滯不前,甚至逐漸衰敗,但是仍有許多廠商透過商業模式創新或開創新事業的方式,走出自己的一條路!舉例來說:
(1). 電子代工業
許多電子代工廠也在思考轉型方向,不論是發展自有品牌或發展通路,舉例來說,發展品牌如廣達發展雲端伺服器B2B品牌、台達電發展LED燈泡自有「Delta」品牌,更大膽以B2C為主,另外是轉型商貿,以製造為基礎,補上「最後一哩」–實體或電子商務,即從製造到銷售一條龍服務,如富士康的成長模式將由原來的上游製造驅動轉向下游貿易驅動,即由“工廠-技術-貿易”模式過渡到“貿易-技術-工廠”模式。
(2). 運輸業
近年來台南縣人口外流嚴重,導致該縣大眾運輸的需求量直線下降,所處台南的新營客運首當其衝,乘客量急速萎縮,經營陷入窘境。
根據統計,近10年來搭乘新營客運的人數,每年以約13%~15%的比例減少,到2006年度為止「全年度」只剩90萬,但相近年度2007年台北市的「平日」載客數就有161萬人次,新營客運雖然有獲得交通部公路局的補貼,但仍無法彌補乘客量不足,所導致的財務缺口。
而新營客運在新任董事長陳祈瑞接手之後,開始進行轉型,首先從新營客運的核心能力找出利基點,調整營收結構,找出轉型方向。而轉型方向則在班車業務上,依乘客的觀光旅遊與學生專車的需求,找到可提供的新服務。而台南新營客運則是透過將大眾運輸及觀光與商務運輸系統結合的方向,找出新的商業模式,進而轉虧為盈。
(3). 報業
傳統報業因網路興起、國際紙價上揚之故,經營愈來愈困難,許多的報業紛紛轉型,改變商業模式,以台灣聯合報所成立的金傳媒集團為例。
發行量與閱讀習慣都在改變,聯合報在面臨此種挑戰之下連年虧損,在2007年聯合報請外部顧問協助轉型,得到的結論是「報紙對社會的洞察力、輿論力仍在」,媒體應善用此影響力來創造新需求。
於是聯合報開始轉型,重點在於拉回對藝文活動的影響力,透過引進高水準的演出,創造新價值,接著開始調整組織結構,從原本以各報系獨立運作,改為以活動為主的組織架構。在人的部份,也針對記者重新教育,改變員工的工作習慣,轉型至此改變已為金傳媒拉出另一道的成長曲線,開創新的商業模式。
(4). 書店
先前所提及的重慶南路書店,有許多書店為了存活下來,提供讀者更好的閱讀體驗,則是將書店轉型成複合式書店,增加賣麵包及咖啡的業務,企圖透過轉型來維持營收!

廣告

#4 創業者必須了解的Pivot

Pivot

Source:CPC 新創事業規劃研討會 Dr. Caren Weinberg

        筆者公司昨天很榮幸地可以邀請Dr. Caren Weinberg,為我們分享她在從事新創事業教學與輔導的經驗,故此期專欄筆者來分享她所談論的觀念,其中筆者挑選Pivot來與各位分享,而商業模式要素-Customer Segmentation將挪至下期介紹!
Pivot是探索顧客與驗證市場的過程
          從字面上來看,用做名詞的Pivot是「中樞」、「中心點」及「中心人物」的意思,但是用在創業上,就如同上圖所示,是新創公司在進行顧客探索、顧客驗證的過程,也就是說新創公司將產品推上市場時,必須經過客戶的檢驗,若客戶不買單,就必須調整產品或者嘗試新的市場區隔,直到找到最終的客戶。
減少每次「Pivot」所需時間增加成功機率
        如上所述,若我們可以減少摸索顧客與市場的時間,那麼新創事業成功的機率就會增加,畢竟新創事業的資金有限,每次的Pivot都會花費許多資源與創業者的時間。
善用假設系統化驗證減少每次「Pivot」所需時間
        許多新創公司在推出產品進入市場時,就好像盲人摸象一樣,不太了解市場,而且總是透過Try and Error的方式來進行Pivot,這樣往往會走了很多冤枉路。是不是有系統的方法可以減少每次「Pivot」所需的時間呢?答案是有的,在今年CPC所規劃的美國團中,我們學到可以利用假設並系統化驗證,來測試與驗證產品與市場接受度加速Pivot時間。
        首先我們要先有個觀念,任何的產品在推出市場之前,其實我們都做了很多的假設,比如說:
 1假設這產品可以解決”ABC”類型客戶的”DEF”的問題
2.假設這產品在技術可行性是沒問題的,可以做的出來
3.假設我們的定價可以符合”ABC” 類型客戶的需求
4.假設”ABC” 類型客戶常接觸的媒體是…….等等
而這些假設中,有些假設非常重要,只要一違背整個產品就無法銷售,比如說:需求問題,有些則還好,比如說,通路問題。
 所以新創公司可以在產品推出市場之想,先想想到底有那些隱含的假設,列出來後,再依重要性排序後一一測試,如此一來就不會過於盲目了!
以筆者在美國工作坊做發想的產品iSongify為例:
我們想開發一個Mobile App, 其目標族群是長年居外的遊子,功用是可以將遊子與家人相處的時刻的體驗,利用歌曲或影像的方式保存下來,另外,也有想到通路和付款方式等。我們根據這樣的 產品列出來許多假設,並加以排序,最後我們得到要先測試那一些項目,就可以得知此產品是否市場會接受。所以各位也可以試試這種方法,如果有不了解的,歡迎 與我討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