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欽下午與朋友們前往某光電廠諮詢,出身自投資公司的朋友為主談者,拜訪目的之一是初步瞭解該公司有無投資的可能性,而我們其它人則是從經營管理角度切入,看公司經營的狀況。
一般來說,投資公司在投資之前會做DD(Due Diligence Investigation,謹慎性調查),看行銷、業務、財務、產品、專利等等不同的面向,評估該公司有無潛在的風險和對收購及預期投資收益可能的影響,都會做至少為期一周的評估,而今天因為時間短,加上雙方信任度尚未完全建立,所以僅能從少數方面去評估,不過就算如此,基欽今天還是學到不少,在此分享給朋友們。
一、客戶面
從客戶類型判斷營收起伏狀況,若營收以政府標案性質為主的,不考慮。若營收以政府標案性質為主,代表公司營收起伏不定,加上近年政府標案愈來愈少,營收不看好,再者,標案較會有讓人「上下起手」的空間,與朋友投資公司的理念不合
二、產品面
從產品功能、專利等判斷有無投資潛力,若進入門檻低,不考慮。朋友從以下幾個角度做初步評估:
(1).產品功能是否具獨特性
(2).產品是否有專利、專利類型與範疇
(3).其它競爭對手進入門檻
三、財務面
財務面會看公司現有現金流量、產品成本結構與毛利等,然而,此部份若沒有與客戶建立信任,通常不會得到太正確的數據,像今天所談的,就有些部份,我們會有所質疑。
綜合以上,今天學習到投資公司在DD時,可能會看的角度,讓基欽以後在幫客戶診斷時,也可考慮這些角度。